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39篇
  免费   489篇
  国内免费   38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602篇
法律   83篇
中国共产党   2342篇
中国政治   779篇
政治理论   587篇
综合类   19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67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443篇
  2009年   493篇
  2008年   489篇
  2007年   601篇
  2006年   602篇
  2005年   541篇
  2004年   497篇
  2003年   340篇
  2002年   424篇
  2001年   334篇
  2000年   253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0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马克思的资本主义财富生产观是在批判性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财富思想基础上产生的,他认为,资本主义财富生产的历史前提是要使人身获得自由,成为可以自由交换的劳动力商品。资本主义财富生产的社会形式是商品,它的生产尺度是劳动时间,它的矛盾集中表现为资本的主体化与劳动的客体化,资本家占有财富,工人丧失财富,以及工人和资本家的权力对立。因此,只有扬弃资本主义财富生产才能使人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着眼于新时代中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使命新任务的重大战略;乡村振兴道路,是一个立足于新时代中国面对的党情国情民情社情的特色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视野宏阔,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内在蕴含着理论创新、价值导向、制度保障、改革动向、组织保证五个重要维度,集中体现了这条道路的社会主义性质,鲜明昭示了这条道路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成功改造神秘化了的黑格尔辩证法,实现了对"资本"研究的实然判断与应然判断、描述分析与规范分析、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的辩证统一。唯物辩证法在《资本论》中的运用,体现了强烈的道德批判意识和深沉的伦理价值关怀。今天,研究这种运用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不仅有助于我们展开对资本抽象统治的反思和批判,更有益于使之成为一种推动当代中国道德进步的积极力量。  相似文献   
5.
6.
理论与实践创新,是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最突出特点。社会主义不是圣像而是活生生的实践,不能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抽象地对立起来,在承认错误并纠正错误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与实践创新,重视利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以人民为主体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是列宁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巩固社会主义成果时所依据的基本思想。在实践中深化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认识,以创新了的理论认识来指导实践,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方法,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相似文献   
7.
"问题意识"是人们关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观点,它本质上是一种问题观,反映的是主体如何"观"问题。树立问题意识是理论需要、历史需要和现实需要。要从唯物史观也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出发去理解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科学的世界观。它是实践第一的通俗表达,是坚持顶层设计的内在要求,是深刻的解放思想和深刻的统一思想。  相似文献   
8.
正当我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党的十九大的战略部署,把我国经济全面推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刻,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史无前例的重大冲击和挑战。在这种新形势下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首先必须正确认识高质量发展,在此基础上,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高质量发展,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以现代化经济体系支撑高质量发展,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保障高质量发展,以科学方法评价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杨振 《理论学刊》2020,(2):83-9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世界经济结构性难题的中国方案。其历史逻辑是:国际金融危机后,需求侧为着力点的宏观调控面临新挑战,制约经济发展矛盾的主要方面转向供给侧,实际与潜在经济增长率发生历史性变化,宏观调控因而需以供给侧为重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学理逻辑是:立足需求侧的总量平衡政策难以有效解决经济重大结构性失衡,准确的价格信号引导资源配置是实现结构平衡的关键,以体制机制改革优化经济结构的做法与供给学派存在本质区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逻辑在于:以市场化和法治化的办法打通制度梗阻,为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供准确制度激励,同时以完善和保护产权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